(2018年12月21日)
【编者按】
2018年12月21日,由北京绿色建筑产业联盟和Autodesk 教育支持中心主办、北京谷雨时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河北省 BIM 技术协同创新联盟和北京橄榄山软件有限公司协助支持的“BIM技术二次开发暨BIM技术人才供需研讨会”在石家庄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召开。作为主办方之一的北京绿色建筑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陆泽荣先生发表了主旨演讲。现将讲话全文发表,以餐读者。
各位专家、河北工院的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这次由我盟和Autodesk 教育支持中心主办、北京谷雨时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河北省 BIM 技术协同创新联盟和北京橄榄山软件有限公司协助支持的“BIM技术二次开发暨BIM技术人才供需研讨会”正式开幕啦!在此,我代表北京绿色建筑产业联盟向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和与会的广大师生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具体承办和给予大力支持的几家单位尤其是河北工院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大家都知道,在当下建筑领域,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技术、大数据技术最为“受宠”,尤其是BIM技术,它不仅是建筑业的三大“风口”(BIM、PPP、全过程工程咨询)之一,而且大家还预测到,它将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机器人一起轮番推动建筑业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引起建筑产业的深刻革命,真可谓“身穿着华丽外衣,肩挑着千钧重担”,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我们今天的研讨会设置了两个层面的议题,每个层面的主题都很明确,重点也很突出。既有技术研发方面的,也含有培训教育方面的,同时也扩展到了市场方面的话题,可以说覆盖面还是很宽很广的。关于BIM技术的二次开发话题,主要应该围绕“研发什么、怎么研发、需要什么样的基础性手段做支持”等问题来展开。过会儿,各位专家还要就此展开深入的探讨,我就不再展开讲啦,我重点讲一讲BIM技术人才供需层面的话题,有什么不当的地方还请各位给予斧正。
关于BIM人才供需,说来也是个大题目,归根结底还是BIM技术的落地问题。它不仅受到技术发展程度的制约,还有政策、理念、认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还有教育培训方式以及市场化运作的影响。
先说需求
首先,BIM技术作为一项基本工具,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PPP项目落地的加速推进、EPC工程总承包的运行模式不断拓展,客观上也需要引入BIM技术以加强业主方、投资人、设计方、材料供应商、施工方等各方角色的交流协同,打通各方信息沟通渠道,促进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实现。从这可以看出,各个关系方都有着巨大的需求。
其次,政府对BIM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说是下了巨力的,推动的效果也是巨大的。2017年2月24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促进建筑业提质增效。《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创新“十三五”专项规划》虽然只用了“普及和深化BIM应用”几个字,但看得出来它的分量有多重。同时它还提出了“推广基于实际运行效果的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建立绿色建筑运行效果数据库和基于BIM的运营与监测平台,全面推进绿色建筑高效益、规模化发展。”的规划意见。住建部2018年的科技要点上也进一步的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全过程应用,开展装配式建筑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示范,推动建筑全生命期信息化,积极探索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向城市治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拓展应用。通过对上述政策的学习回顾,不仅能洞悉BIM技术的发展动态,更重要的是能发现开发BIM技术、开拓BIM应用市场的巨大商机。
再次,用户自发自觉的应用,更有力促进了需求。我了解到的中建一局对发展BIM的理念“基层能操作、中层能使用、高层能理解”很有代表性,它代表了BIM未来的发展趋势。照此分析,每个企业都能做到这样,那得有多少人要学习BIM啊,市场那得有多大啊!
从以上的因素可以看到,业务的需要加上产业政策的推动,再加上各类企业的自发需求,BIM技术人才的总需求将是海量的!
再说说BIM技术人才的供给问题
我个人的意见,解决BIM技术人才的供给问题首要的应从技术方面入手。过去我们更多的是从模型创建的角度去体会BIM技术。BIM技术实质是信息化深度应用的过程,解决信息来源、信息流转、信息应用的问题。真正的BIM技术应用必须要与大量的信息化技术,如仿真技术、数据分析技术、数据存储技术、云技术等相关技术深度融合,特别要与互联网技术拥抱。基于可视化、模拟性、协同性等优势,BIM技术的价值日益彰显,但是与大型项目相比,在中小型项目中一直存在很难推进的问题。根本原因是把BIM这么一门与土木工程实践密切相关的实用信息技术科学当成一般的信息技术科学。BIM技术如果不是简单的,在工程中就是无用的、无人用的。创造BIM技术的应用条件不在于工程技术人员学习BIM理论和软件操作,而在于BIM软件是否按照工程技术合理的技术方法和管理人员现行的管理方式开发的,是否真正实现信息无缝对接交换并能为项目所有参与方提升工作效率。
其次是要把握好BIM技术人才的“层级”问题。正如上面说到的,要做到针对不同层级的需求进行“分门别类”的设计课程和培训实践,基层的教什么,中层的学什么,高层的讲什么都应该有明确的区分。
第三就是要多提供以BIM技术为主轴的复合型人才。我们以成本人员为例,随着BIM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装配式建筑的大力发展,成本人员应该懂工艺,否则连基本的操作方式和项目的成本组成都不得而知。同时,成本人员不但要会看BIM模型,更应该会用BIM模型。BIM模型作为载体,其中蕴藏这大量的信息。成本管控不在于往后端走,更应该往前端走,因此成本人员应该在设计阶段就插入到成本的管控当中,应该做到在整个虚拟的过程中,利用工艺和模型的加载一起同设计人员,工程人员,物品部件的厂家人员同台工作。
接下来,我再谈谈高校培养人才的问题
当前在我们的学校培养方式上,也需要做一些改革和探索。
在教学中,国外高校不仅将BIM作为单项课程,还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工程管理等专业相关课程结合起来。使得BIM理念在学生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贯穿,熟练掌握,最终能够灵活运用到工作中。
BIM在我国大学教育中开始较早,但是发展较慢,主要形式有部分土建类学院开设软件课程、建立BIM硕士点招生、校企合作建立BIM研究中心、行业协会或企业举办相关BIM比赛等等。形式比较多元化,但是教学比较死板,大多是在原有人才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增设1--2门专业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教授,真正掌握BIM的人才较少。另外由于大部分教师自身还未能掌握BIM技术,所以本身无法知道,导致国内BIM技术发展缓慢。近几年,众多高校慢慢以此为契机,以发展新兴技术为导向,改革转型。诸多学校慢慢开始有了一些探索。
关于BIM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我们知道, BIM不仅是可视化工具,更是不同模型的集成与信息整合,贯穿于设计、施工和运维等建筑全生命周期,但目前在土建类人才培养中,跨行业和跨阶段的BIM应用理念尚未普及。BIM在国内建筑行业处于初步应用阶段,BIM人才缺乏、经验有限和投资较大都使得建筑行业BIM应用有待挖掘,这些又制约着高等院校BIM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题体系的建立,因此高校土建类BIM人才培养目前更多采取校企试点方式,不利于高水平人才的培养。但由于各专业各有侧重,所以只能在所学专业的基础上多做变革。变革的重点就应该抓好课程融合以及BIM技术的数字化问题。
尽管BIM本身就是基于数字化的应用软件,但是就整个行业而言,却仍然是一个低数字化的行业。实践证明,建筑工业化无论是构件化、模块化,还是整个生产流程的运输拼装,都是BIM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的地方。通过BIM实现建筑工业化,可以进一步提升项目交付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如果有一天实景建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能够真正渗入到工程的每个环节,那么整个行业的生产力都会向前迈进一大步。我希望中国的工程师和行业一起来推进全世界的工程数字行业人才迈向数字化的步伐。
限于时间,我就不多讲啦。最后,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借此机会,恭祝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们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再创新辉煌!谢谢大家!
Copyright © 2012-2022 GB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绿色建筑产业联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7号甘家口大厦1410,邮编:100037,秘书处电话:010-68315846
京ICP备14042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99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