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实推动联盟向更高质量发展
2019年01月06日
尊敬的侯立安院士,各位理事、监事,同志们,大家下午好!
我受理事长委托,向理事会做工作报告,请审议。我报告的题目是: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实推动联盟向更高质量发展。报告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 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自2018年9月8日联盟理事会换届以来,在理事会、监事会和秘书处及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和稳步展开,部分项目已取得早期收获和阶段性成果。下面,我就已经开展和准备开展的一些重要工作做一汇报。
一、“百校万人公益活动计划”进展顺利,并初见成效。自2018年7月形成计划发出倡议、并经联盟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该项活动一直在稳步推进。截止到2018年年底,共有15 所高校加入了此项活动计划,1000余名学生正在按照既定流程进行正常学习。为了保证该项计划的真正落实,为此,我们专门在秘书处设立了专职办公室安排专人来主办此项业务;制定了较为详尽的实施细则来规范推进这项业务活动。同时,为保证这项活动“公益性”的性质不走样、不变味、不打折,尽可能多的满足学校和同学们的需求,一方面,除我们严格按照既定政策执行外,还要求校方作为第三方也是受益方当好监督者和监察者;另一方面,我们不断优化实施流程,简化注册程序,多为同学们学习提供方便条件。据12月底对同学们学习成果进行检验的效果看,整个过程能严格按照实施细则要求进行,培训质量也得到了切实的保证,实现了计划的初步目标。
通过前一阶段的运行可以看出,高校和同学们对本项目还是高度认可的,也寄于了很大的期望。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该项活动的人数能否再扩大一些,活动能否固定下来每年都组织一次,以此惠及更大的面和更多的学生。这些意见都比较中肯,期望大家能提出解决的意见。下一步,本计划即将面临后续阶段对教学质量的评估、组织开展大学生BIM技能技术竞赛等活动,需要出台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的细则来支持辅助。当然,实施这项计划也不都是唱赞歌的,也还是有一些杂音的,个别人员存在着一些短视现象,说什么这项活动是赔钱的买卖,赔钱赚吆喝,缺乏推进该项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也恰恰是今后在坚持做好这项“战略性公益性活动”的大前提下需要不断改进完善的地方,使之成为既有“面”也有“里”的可持续的“标杆性”活动。
二、成立了“北京绿色建筑产业联盟河北省高校工作委员会”这一工作机构,有关工作已运行开展。
为互相借用优势资源,促进双赢发展,不断提高联盟业务与高校对接的精准度,努力探索新型校企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实现既能把联盟平台功能、人才储备、业务运营和专业创新等方面的资源优势辐射惠及到广大的高校领域,对广大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需求愿望提供帮助和支持,助力高校在绿色建筑及建筑信息化教育方面的能力建设,又能把高校教学、科研、学生各方资源汇聚起来,增强联盟会员基础的深度和广度,切实保持联盟发展的可持续性的目标宗旨,根据北京绿色建筑产业联盟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发展规划,结合联盟当前发展实际,决定在全国成立若干“高校工作委员会”来具体负责达成上述的发展目标。高校工作委员会依照《北京绿色建筑产业联盟设立地域高校工作委员会规则(试行)》按程序设立。
高校工作委员会的职能职责主要是联系协调本地域内相关高校参与到绿盟所开展的业务项目上来,以促进双方的共赢发展。联盟与高校合作的业务包括:与校方开展联合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共同创立孵化产业园区、合作打造实训实习基地、探索校企合作开展以定向培养、就业安排为主要内容的人力资源深度开发、承接绿盟立项的团体或行业标准的预研和辅助编纂工作以及承担绿盟组织编写的具有全部知识产权的评价标准的贯标业务等。具体协作工作内容将根据不同地域情况和高校特点与挂靠单位协商解决。
经与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友好协商,决定挂靠该院设立“北京绿色建筑产业联盟河北省高校工作委员会”,负责绿盟在河北省行政区域内与高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组织协调与领导管理工作。2018年11月13日,陆泽荣执行理事长带队,一行6人到河北工院举行了授牌揭牌仪式。在院方的高度重视和精心准备下,仪式进行的隆重热烈,为双方的合作开了一个好头。
该机构成立不到一个月,“百校万人公益活动”已在该校落地实施,与工院共建专业实验室的项目也正在商谈中。在可预见的未来,开拓高校、与高校合作共赢发展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三、关于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达成合作打造BIM技术数字化教学服务基地、成立BIM技术数字化制作发行中心合作意向的进展情况。
2018年9月18日,应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邀请,陆泽荣执行理事长带领联盟及相关人员到他们位于石景山区的建知(北京)数字传媒有限公司进行了参观访问,并就“BIM技术数字项目开发及合作”进行了研讨交流,达成了他们提供数字化平台,我们提供教学服务内容和教师资源的深度合作意向。经过近三个月的深入商谈,现在合作细节条款已初步达成,正在报批中。
此次合作是双方本着 “共赢、交心、有底线、可持续性”的原则,根据“扩大品牌影响,提升企业价值,深耕内容资源,占据BIM高地,聚集行业人群”的宗旨,将我们在BIM技术方面的优势与他们在建筑领域数字出版方面的优势相结合,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建共享。开展在专业内容、专家资源、人才、技术、平台、渠道等方面的充分合作,实现共同开发建设国内一流BIM技术专业数字平台的目标。 本协议涉及的合作形式包括:数字、多媒体、新媒体等出版产品、出版产品的拍摄制作和运营、全媒体演播中心和办公场所的使用等等。具体的合作内容以双方签订的具体合同为准。
四、对现行机构及管理性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拟制了加强和规范二级组织及专家库管理的两份制度性文件,以期获得通过付诸实施。
大家都知道,一个社团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少不了二级组织机构和专家智库的建设与管理。由于我们绿盟成立时间不长,一些制度性建设也包括上述两项建设还不够完善和规范,有的还处于空白状态,这对绿盟的又好又快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和束缚。为此,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展开认真细致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围绕“强化管理、”的原则要求,调整补充修改了相关文件资料,形成了《北京绿色建筑产业联盟专家库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试行)(草案)》(下简称《暂行办法》)、《北京绿色建筑产业联盟二级组织管理办法(草案)》(下简称《管理办法》)两个文本草案。接下来,姜月菊副秘书长还要对此做详细说明,希望能在各位理事认真审议下获得通过。届时,将强有力的推动专业委员会的规范化管理和建强专家智库,把我们绿盟以制度化建设为先导的全面建设推向更高台阶。
第二部分:二0一九年的主要工作计划
新年度已经开启,新的工作既有挑战,更有机遇。我们将按照“巩固、完善、拓展、平衡”的“八字方针”做好以下工作。
一、巩固既有成果,稳步实施成熟举措。
经过2018年整整一年的治理调整和强化基础性的工作,绿盟自身的运营已基本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除保证了正常的运营外,还开展了一些有较大影响和积极意义的专项业务工作,如“百校万人”公益活动、发展运营“高校工委”等项目都开展的有声有色,效果也比较好。新年的工作,就是要巩固扩展上述成果,把“百校万人”公益活动和继续拓展“高校工委”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扎实的开展下去,并且要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互相协作互相促进,争取全年再设立5个地域性的“高校工委”,发展20左右家高校加入其中,参与“百校万人”活动的高校达到30家。真正把“百校万人”活动打造为年度性的品牌化项目。
二、固本强基,不断完善基础性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
绿盟现有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基本能够满足和支撑既有业务工作的需要,但随着新业务、新工作、新业态的不断拓展,有些制度性、规划性的软件建设就满足不了需要,需进一步的调整、补充和完善。新年的工作,首要的就是要治理规范二级组织的管理,把真正需要的建起来管理好,把那些尸位运行的予以调整撤并,真正把各专业委员会为主的二级组织建好建强,使之成为绿盟的左膀右臂,成为拓展专业发展的指挥部和先遣队。其次就是在智库团队建设上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均衡化。不容讳言,我们虽然有智库团队,但团队规模小,管理运行不够规范,发挥的作用也相应的大打折扣,在专业的配置上也极不均衡。所有这些,都不利于绿盟高质量的发展和总体形象的提升。为此,新年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要完善智库建设的制度机制,既把好入门关,又能广揽人才,切实保证“专家”的质量,在我们绿盟杜绝常被别人拍砖的“砖家”,树立良好的智库形象。再一点,在智库建设上努力向绿建其他方向倾斜,如节能专家、新能源技术专家、建筑技术专家、智能技术专家等等,尽量摆脱BIM一家独大的不均衡局面。第三点需要完善的重点就是在会员管理上。不容讳言,无论单位还是个人,申请加入绿盟都期望能更多的利用优质资源,能获取相应的利益,如果我们提供不了广大会员所期望的东西,或者达不到他们的期望值,他们肯定会离我们而去,即使暂时不走,也会离心离德,都不利于绿盟的更好发展。所以,提高服务于会员的质量,提供更多的资源,才是我们搞好服务与保障的根本。新年重点在完善一些新举措、提供一些新项目上下工夫,如建好我们的网站平台,定期出版绿盟简讯,帮会员把一些新产品、新技术广告出去;还有就是帮助会员在人力资源上就业上做好中介、当好媒婆。也希望我们理事会和广大会员,能多提建议,多多指导,把基础性、服务性、保障性的工作做好做实。
三、积极开拓“六新”业务,不断增强绿盟发展的新活力。
活力来自创新,创新增强动能。在国家总体发展处在下行压力下,新的一年绿盟要想取得突破性成效,必须不断创新思维、寻求新的业务、新的发展点。
第一、在培训业务上,开发2~3个新专业,既更好的满足学员需求,也为绿盟的发展增强一些张力和弹性。为了平衡专业设置,保持绿盟本身的属性,同时,瞄准建筑业尤其是绿色物业管理的未来发展需求,初步考虑增设《智能智慧建筑运维管理》《物业能源工程师》两个绿色建筑方面的专业技能培训项目。对于建筑信息化方面,考虑开设《建筑信息集成应用》的新课程,至于详细的要点,待年后召开的专家会论证后再定。相信通过再开设以上培训项目,绿盟的教培专业更加趋以专业和前沿。
第二、开辟一条绿盟与会员共赢发展的新渠道。正如上面所讲的,利用网站平台、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开设产品技术推介、人力资源中介等新渠道,既是服务于会员的基本方面,也是促进共赢发展的新举措。
第三、挖掘自我可持续运营的新业态。一是开展以自编标准为指导的项目咨询评定业务。2019年,绿盟自编的三个标准(《民用建筑能耗评价标准》《智能建筑评价标准》《人居环境评估标准》)都将颁行,将此应用于项目中正是编制标准的基本要义。二是利用我们自身的专家资源优势,与其他单位团体协作开展一些项目咨询或项目的课题承包,既能扩大我们的影响力,又能为绿盟和专家带来一些经济收益,增强绿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
第四、开拓与高校合作的新路径。专业高校有着众多的生源,他们既是我们未来的会员基础,也是我们技能培训的学员生源来源;同时他们还有着门类相对齐全的实验(试验)设施和丰富的师资力量,这些都将是绿盟发展可资借用的潜在资源。而我们绿盟也有着突出的特色优势。下一步,除继续与之开展“百校万人”公益活动外,准备在开发课程教材、编写标准规程、开展项目评价、共建实验(试验)基地、学生毕业推介等层面上深入耕耘,以期获得丰硕成果。
第五、稳步实施教育培训新体系。新的一年,以实施《“5100工程”规划纲要》为依托,全面改革既往的合作培训模式,由与工信部合作培训发证,改为与人社部合作或在人社部指导下由绿盟完全自主进行培训发证一条龙业务,真正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关于实施此项规划,有两点需要说明一下:首先,发证的主体尽量征得人社部的认可认证,由他们来发证为第一选择。如果申请不下来,就由绿盟独自发证;另外,关于发绿盟证的问题,还是比较乐观的。现在已经与一家机构基本谈妥了由他们来推行绿盟证的合作意向,他们独家代理该项业务,期限五年。我们要求他们要严格教培规则和程序,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实施,坚决杜绝买证卖证情形的发生,真正把绿盟的证书逐步打造成含金量十足的金子招牌。
第六、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开办新的经济实体。绿盟的章程中载明,主要的业务范围包括“推广新工艺、新材料与科研成果”。随着国家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举措越来越实、力度越来越大,作为专业行业协会,就应该带好头做好示范,尤其是在绿色建筑技术的推广应用上更责无旁贷。今年,考虑选择1~2项投资少、见效快,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技术进行转化,一者摸索开展此项工作的模式,二者能为绿盟今后的大发展积累点财力。
四、抓好平衡调节,促进绿盟均衡发展。
目前绿盟发展存在着两个不平衡,一是在业务的专业上,重BIM技术,轻绿色建筑技术,使得绿盟这个综合性的团体有“变色”走向单一的可能;二是在会员的性质类别上,单位团体会员相对多一些,个人会员少,发展的基础不够牢靠。所以,接下来就着力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我们主营的培训业务上,虽然建筑信息技术应用依然是大头,但也有20%以上的绿色建筑技术方面的。还有就是编标准、搞咨询以及进行技术转化等也都是这种平衡的主要手段。其次,对于加大发展个人会员的具体办法,我们主要考虑把重点放到高校,大力发展学生会员,同时大力吸纳高校老师加入专家库,这样,既能打牢巩固绿盟的发展根基,又能为广大高校师生提供一个专业行业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他们的学习成长。
各位理事、监事、同志们,新的篇章已经翻开,新的工作已经筹划,新的目标已经设定。我们相信,在理事会的坚强领导下,在监事会的监督指导下,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迎难而上,不辜负广大会员的期望,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谢谢大家!
Copyright © 2012-2022 GB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绿色建筑产业联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7号甘家口大厦1410,邮编:100037,秘书处电话:010-68315846
京ICP备14042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99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