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绿色建筑产业联盟社会统一信用代码为:51110000306380122D
举报投诉热线:010-68315846
您的位置:首页 /政策法规/国家政策

建筑产业化迈入标准化新阶段(《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月起施行)

发布时间:2014-10-27 

  在历经十几年的编制之后,备受业界关注的国家级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日前(以下简称《规程》)正式发布,并将于今年10月起正式施行。

  “该规程较全面地总结了我国近年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研究成果和全国各地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了国外先进技术,主要技术指标设置合理,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将成为接下来指导行业发展的重要标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建筑技术处处长叶明在接受《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采访时表示,《规程》涵盖了设计、施工、构件生产、验收等各个环节,实施后将结束装配式混凝土领域无国家标准可循的状态,可以说是现阶段一个标志性的技术规范,意义重大。

  同时了解到,另一国家级行业重要标准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目前也正处于形成征求意见稿阶段,预计年底完成报批,有望明年施行。此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还在紧锣密鼓地研究完善建筑产业化标准体系。不难看出,我国建筑产业化正加速迈进标准化建设新时代。

  填补领域空白

  “经过了这么长时间,《规程》最终得以发布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叶明告诉记者,早在2003年,原建设部就下发通知,要求以行业标准《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为基础,新编《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但直至2006年,编制工作才正式开展,受限于当时的工程案例和技术条件,进度一直较为缓慢。而随着近几年建筑产业化日趋加温,不少企业纷纷参与实践,这让编制工作的实践和理论基础越来越完善,对于《规程》最终的顺利“诞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规程》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共同主编,全国各大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许多建筑产业化领域相关企业均参与了编制工作。这也让《规程》的实际指导能力大为提升。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在我国建筑产业化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结构体系,许多企业都在翘首以盼《规程》的最终落地。”山东万斯达集团技术总监肖宁海告诉记者,在《规程》没有发布之前,企业在进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建设时主要是依据各地的地方标准,因为缺乏全国统一的技术依据,许多项目要不断进行论证审查,过程较为繁琐。《规程》的出台不仅统一了标准,降低了相关法律风险,还解决了工程实践当中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给出了在我国广泛使用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原则和一些具体的设计方法。”叶明介绍,剪力墙结构体系在国外较少应用,属于“中国特色”的结构体系。

  据了解,装配式建筑在许多国家都得到了普及,相关的标准规范也很全面,但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有其自身的发展特性,因此《规程》在编制过程也注意体现了“中国特色”,让其在实践指导中更接“地气”。

  而一些在编制之初采用的术语随着近些年技术和观念的变化也做了修改,以“拆分设计”为例,为了强调设计的整体性,避免给人在传统的设计基础上再进行拆分的误解,最终《规程》中没有采用这个提法。“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些年大家对于建筑产业化理念和观念的转变,可以说是一大进步。”叶明认为。

  针对业界普遍关心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的连接技术和高度问题,《规程》也在大量调研和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结论。即在连接设计上采用钢筋套简灌浆连接技术和约束浆锚钢筋连接技术。在高度及抗震性能上,采用装配与现浇相结合的技术使得装配式结构具有与现浇结构接近的高度及抗震性能。

  “第二季”顶层设计需加速

  在《规程》发布之后,业内不禁开始期盼《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的尽快出台,据了解,该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在去年7月份正式启动编制工作,目前已进入征求意见稿阶段。据叶明透露,评价体系将围绕建筑工业化的生产方式,针对评价对象从设计、建造、管理与效益三部分进行综合评价,最终评价结果将分为1A、2A、3A。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标准让行业更加明确什么样的建筑才算是工业化建筑、如何界定一个建筑的工业化程度,从而引导行业更好地去开展建筑工业化的实践”。叶明认为,建筑产业化目前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关键节点,相关标准和顶层设计的尽快完善非常有必要。

  而这种加快的步伐也体现在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研究制定的一系列文件上。据了解,目前部委层面正在编制起草的相关文件还包括《“十三五”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指导意见》、《建筑产业化标准体系》等。

  也许有些人会疑惑,距王石在业内提出“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设想已经有十几年,建筑产业化在我国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为何近几年突然呈现出“加速度”的状态了呢?

  “出现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内外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简单的说,如果把以前高速度、粗放的发展方式比喻为‘第一季’的话,那么目前已经到了不得不拉开‘第二季’帷幕的时候。”深圳人居委建设发展处副处长岑岩认为,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中国经济发展要进入“第二季”,发展方式的转变必不可少。党的十八大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这对于发展建筑产业化来说是重大机遇。而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人口红利的消失以及民众对于房屋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无论从大环境还是建设领域自身来说,建筑产业化的发展趋势都将不可阻挡。

  “去年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的双周协商座谈会首次将建筑产业化作为主题进行讨论,这也意味着建筑产业化首次进入国家最高领导层的视野,行业关注度明显提升。”一位参加了座谈会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当时会上几乎每个代表都提到了尽快完善标准体系和顶层设计的问题,这也在客观上促进了相关标准的加速落地。

  显然,要实现建设领域的“第二季”转型,建筑产业化必将发挥重要作用。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顶层设计的完善依然任重道远。“除了要尽快出台相关的发展规划和标准之外,还需要转变工作机制。”岑岩认为,建筑产业化作为一种体系化、整体化的系统,对于传统的管理机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前我国建筑领域的很多流程都是基于碎片化管理,难以形成有机的整体。“建筑产业化是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政策与制度创新三合一的创新体系,只有尽快完善相关顶层设计,才能引导行业有序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