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征意见 2020年1300万转移人口市民化
珠三角地区符合条件的少数“巨型镇”将升格为市。日前,广东省发改委和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制订《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形成了征求意见稿,从2014年9月3日开始至2014年9月18日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市民可以登录省住建厅官方网站了解具体情况。
入户:放开直系亲属随迁 广深除外
《规划》提出,逐步消除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本地居民在身份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适当提高举家迁移在外来务工人员中的比例,优先将在城市稳定就业、有较高收入并长期生活的“沉淀型”农民工转为城市居民。
《规划》将全面放宽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落户限制,全面放开除广州、深圳以外城镇的直系亲属随迁限制,全面放开除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以外的建制镇和中小城市有合法稳定职业、固定住所人员的落户限制。
交通:广珠城轨有望接驳澳门轻轨
加快港珠澳大桥、港深西部快速轨道、莲塘(香园围)口岸等规划建设,加快广深港客运专线香港段、深港机场接驳项目、广珠城际轨道与澳门轻轨接驳项目建设,尽快开工建设深圳东部过境高速公路和与香港西部通道相衔接的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
住房:住房公积金和补贴覆盖扩面
全省将形成以商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等相结合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探索通过房地产税等措施,促进闲置住房出租。建立共有产权住房制度,根据定价标准及个人出资数额,确定个人和政府或者个人和有关单位持有住房产权的相应比例产权。
关于房价上涨压力,《规划》提出合理提高住宅用地比例,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适当提高土地容积率,缓解市场供求矛盾和房价上涨压力。
此外,还将扩大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覆盖面。研究扩大公积金缴存覆盖面的措施,适时启动公积金缴存使用立法,推进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调整,推进住房公积金支付首付款和房租,探索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社保: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
广东还将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范围,把入户城镇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和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采用公租房、租赁补贴等方式改善异地务工人员居住条件。
另据介绍,2014年底前加快启动基础养老金省级统筹,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
户籍:全面推行“一元化”户籍制
《规划》提出全面推行“一元化”户籍登记管理制度。逐步取消农业、非农业以及其他所有户口性质划分,统一称广东省居民户口,实行以居住地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以职业区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
拓展居住证社会应用功能,实现流动人口依法享有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险、法律援助、计划生育、子女教育、卫生保健、职称评定等权利和公共服务“一证通”制度。
管理:推行强县扩权试点省直管县
《规划》提出试点“省直管县”,合理划分市、县两级政府事权,逐步调整现行市带县体制,推行强县扩权,试点省直管县。近期重点探索上级转移支付专项资金打包统筹使用、省级直接给县级单位下达土地指标等,建立“省保县、市保镇、县保村”的隔层政策保障制度。
此外,还推行强镇扩权,把珠三角地区符合条件的少数“巨型镇”升格为市,在不调整行政级别下赋予相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大力推进强镇战略。向中央政府积极争取新型设市模式试点,将符合条件的镇按照城市要求合理配置资源和统筹规划建设,实行城市管理。
总体目标:
城镇化率73%
1.总体目标是到 2020 年,全省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 73%左右, 努力实现不少于 600万本省和700万外省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外来务工人员落户城镇;
2.2020 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持续下降,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4%,全省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 60%;
3.2020年,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新成长劳动力免费接受基本职业技能培训覆盖率达到 100%,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 90%以上,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超过 98%,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含棚户区改造住房)覆盖率达到 20%左右;
4.2020年,万人拥有公共汽车达到 10 辆,城镇公共供水普及率和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 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5.2020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45%,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全省大部分地级以上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设智库助力
2市5县10镇试点
据介绍,广东省将在全省范围选择2个地级市、5 个县(县级市、区)、10个建制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将联合组建广东省区域城镇化发展研究院,作为广东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智库机构。
十大行动
公共服务均等化
行动一:打造“珠三角 1 小时宜居生活圈”;
行动二:促进“汕潮揭发展同城化”;组建以汕头特区城市为龙头,以潮州、揭阳地级市(双中心)为紧密合作伙伴的同城化发展;
行动三:建设“大雷州湾-北部湾全面协作区”,成为“珠三角地区-大西南”以及“中国-东盟”合作交流的平台;
行动四:在粤北山区进行试点,设立“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综合改革试点”;
行动五:强化“节点创新”,重点培育新兴服务业创新区、省际跨界合作区、粤港澳跨界合作区及省级战略功能区等潜力地区和专业化功能节点;
行动六:培育“七大湾区”;
行动七:推进“粤东西北中心城区扩容提质”;
行动八:开展“绿化广东”和“南粤水更清”行动,成为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
行动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行动十:创建“国家(珠三角)社会事务治理综合改革试验区”,成为我国社会治理改革与创新的先行者。
广东首次提出“巨型镇”升格为市
提拔为市 看谁有戏
今年7月,国家11部委下发通知,首次提出选择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建制镇开展新型设市模式试点工作。
省住建厅和省发改委发布的“《规划》”提到2020年之前把珠三角地区符合条件的少数“巨型镇”升格为市,在不调整行政级别下赋予相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大力推进强镇战略。“镇改市”的话题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热议。
论人口规模、经济体量,东莞、佛山、中山有不少特大镇完全符合条件,那么它们今后有没可能升格为市?
佛山:暂无计划
本报佛山讯 昨天该征求意见出台后,在民间引起一阵热议,不少人都认为狮山、容桂、大沥以及北滘这几个镇都是大热,呼声也最高。甚至有不少人都在网上发表“赶紧把我老家升格为市”的感言。
佛山市有关负责人昨日明确向记者表示,暂无“镇改市”的计划。据悉,顺德区试点简政强镇,将大部分事权向镇街下放,目前十个镇街均已获得县级管理权限,而南海也同样启动强镇扩权,大部分市区的审批权限下放给镇,没必要再实行“镇改市”。
“其实佛山先是从顺德开始试点简政强镇,然后在南海试点强镇扩权的改革,在前两年全市也启动了行政审批事项改革,现在都把市区的大部分审批权限下放到镇街,可以说佛山的镇街都拥有了县级,甚至是部分市级的权限。”有关负责人介绍。
东莞:申报试点已获省府通过
本报东莞讯 昨日,东莞市发改部门相关负责人称,东莞已打包申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经过省政府审核通过后,目前申报材料已经报送国家发改委。
昨日,东莞市发改局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也留意到了省里的文件,他认为赋予“巨型镇”市一级的权力是一件好事,镇一级的权限有限,若能升格为市,那么在土地、规划审批等方面都会有更好的政策支持,接下来将研究哪些镇符合条件,积极进行申报。
据透露,目前东莞市发改局正牵头做申报新型城镇化试点的工作,以全市的名义打包申请试点。申报材料已经获得省政府审核通过,并递交到了国家发改委,希望通过全力争取拿到试点的资格。
昨日,东莞市发改局规划科相关负责人透露,东莞申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围绕国家11部委下发的文件精神,结合东莞实际情况,包括了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多元化、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新型设市模式试点、体制机制创新市民化、投融资机制问题等内容。
该负责人表示,东莞目前人口倒挂现象严重,解决外来人口管理问题比较迫切,希望能够争取到试点。此次申报工作涉及赋予特大镇更多权限、小镇合并、粤海产业园等创新平台等框架内容,具体实施将在拿到试点资格后,根据实际情况细化落实。
中山:已有委员提出建镇级市
本报中山讯 在今年中山市“两会”期间,中山市政协委员李森在政协提案中就提出中山市小榄镇、三乡镇设立“镇级市”的概念。
李森认为,“镇级市”这个概念,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本意并不是说要建立行政层级上的镇级市,目标是使城镇要按城市的要求和理念,提升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和服务社会的功能,通过强镇扩权改革加快城镇的转型升级,引导原有乡镇居民提升素质向城市市民转变。
截至昨日,该提案尚未得到正式回应。不过,中山对小榄、三乡两镇的定位已经有所提高。去年,中山市规划部门提出,正在进行中山市城镇空间布局的规划研究,推进西北部(小榄)、南部(三乡)两个城市副中心建设,以提升副中心的辐射带动能力。
小榄镇镇长林伟强表示,目前小榄镇仍在按照城市副中心的定位进行规划,已形成初稿,正在征求意见。“我们下一步将研究是否申报。”
专家:扩容提质是关键
东莞市委党校教授王学敏认为,“巨型镇”升格为市的概念,本质上和以前提及“并镇建区”没区别,都是尝试打破发展过程遇到的瓶颈。这是一个利好消息,因为东莞在争取“镇改市”时更具有竞争力。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副所长左晓斯认为,由镇到城的转变将是东莞新型城镇化的大方向,而扩容提质是关键。他认为,要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和服务水平,扩展有效人口与经济承载力和容量,改善基层社会治理结构,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和质量,实现社会再整合、再融合。
数说各地巨型镇
东莞:28个镇区中,共有25个镇的常住人口超过10万人,排名前8的长安、虎门、厚街、塘厦、常平、凤岗、大朗、大岭山镇,2013年GDP都超过100亿元。
佛山:绝大部分镇街常住人口都突破10万人,半数以上镇街的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超过百亿。狮山、容桂、大沥、北滘这几个镇都是大热,呼声也最高。
中山:2013年中山共有12个镇区GDP超过百亿,其中小榄镇GDP超过200亿,剩余10个介于100亿~200亿。GDP超过百亿、常住人口超过10万人的镇区有10个。
Copyright © 2012-2022 GB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绿色建筑产业联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7号甘家口大厦1410,邮编:100037,秘书处电话:010-68315846
京ICP备14042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99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