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绿色建筑产业联盟社会统一信用代码为:51110000306380122D
举报投诉热线:010-68315846
您的位置:首页 /政策法规/地方标准

解读宜昌《关于发展绿色建筑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意见》

发布时间:2015-03-06 

  宜昌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省委省政府对宜昌绿色发展寄予厚望,要求宜昌牢牢把握“绿色决定生死”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市委提出建设“大强优美”宜昌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实现宜昌绿色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也将赋予大城建设新的丰富内涵,成为大城建设最富创新意义的生动实践。近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发展绿色建筑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意见》(宜发[2015]5号),这标志着宜昌市迎来了绿色建筑大发展时期,城市建设即将步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轨道。

  形势:绿色建筑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近五年来,我国绿色建筑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已从单体向区域发展,涌现了中新天津生态城、长沙梅溪湖国际新城等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区,我省的中法武汉生态城项目已在习总书记亲自见证下签约。当前,我国绿色建筑正向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和国际化快速迈进。

  近年来,宜昌市陆续获得“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等称号。宜昌市2012年就启动了绿色建筑发展工作,湖北省第一个绿色建筑保障房项目——猇亭公租房落户宜昌市;职教园正在创建湖北省首个绿色建筑全覆盖校园;规划馆、奥体中心、塘上保障房等一大批政府投资的大型项目正策划申报绿色建筑标识;宜昌规划展览馆是全省6个高星级绿色建筑示范创建项目之一;点军绿色生态城区是全省8个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创建项目之一,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

  思路:构建绿色建筑“三化”发展新格局

  实施绿色建筑战略,就是要大力推进房屋建筑绿色化,同步延伸到基础设施及相关产业,向绿色社区、绿色生态城区拓展。“三化”:建筑绿色化。以绿色房建为重点,管住增量改造存量,以点带面,统筹城乡。基础设施绿色化。站在区域层面,同步带动交通、生态景观、水资源、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绿色化发展,打造绿色社区、绿色组群和绿色村镇。配套产业绿色化。大力发展和培育绿色建材、可再生能源、市场服务主体等绿色建筑相关产业,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步伐,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四条原则”: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典型示范、整体推进;政策激励、规范约束;因地制宜、经济适用。“三大目标”:到2020年,宜昌绿色建筑发展总体水平位居中部地区前列;新区新建建筑全面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旧城既有建筑部分实现绿色改造;点军新城建设成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区,东站片区、唐家湾片区建设成为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区,打造一批绿色社区、绿色村镇和绿色生态城区。

  路径:“八大工程”推动生态城市建设

  1、绿色房屋大普及。以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为突破口,带动房地产等社会投资项目,全面促进绿色房屋建设和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

  2、绿色出行大畅通。采用绿色技术措施,形成环境友好、智能便捷的道路体系;以快速公共交通系统为主导,统筹安排轨道交通、慢行交通、停车场等系统,形成方便快捷、高效低碳的交通体系。

  3、绿色景观大覆盖。充分利用自然因子建设绿色亲民的公园、广场、绿地、水景、园林小品等景观节点,打造生态和谐之地。

  4、水资源利用大循环。利用“慢排缓释”措施,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并加以利用,致力于建设海绵型城市。

  5、垃圾处理大效益。建立全过程垃圾处理体系,实现分类收集、封闭运输、无害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6、绿色能源大发展。因地制宜推广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鼓励优先采用节能灯具或太阳能灯具,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能源自给自足。

  7、绿色建材大推广。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多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可循环利用的绿色建材,大力引导绿色消费。

  8、建筑产业大转型。逐步改变以现场手工业为主的传统建筑施工方法,提倡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建造建筑部件或产品,推动建筑生产方式转变,根本性促进建筑业节能减排。

  措施: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市政府分管城建工作副市长牵头的绿色建筑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将绿色建筑发展列入对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市级有关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

  2、强化试点示范。一是注重新区引领。确保宜昌新区新建建筑全面达到绿色建筑标准,体现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作用。二是推动区域示范。凡新审批的功能区均须组织编制绿色生态专项规划,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予以落实。三是带动村镇建设。确定村镇绿色生态发展重点区域,编制符合本地绿色生态发展要求的新农村规划、村镇绿色建筑技术指南等。

  3、明确部门职责。市住建委负责制定绿色建筑年度发展目标和计划,并将目标分解到各区和市直相关部门,负责绿色建筑建设全过程监管。市发改委在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时,要求建设单位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设立绿色建筑专篇,并将实施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列入投资估算。市规划局在出让用地的规划条件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中,根据用地功能和全市绿色建筑年度实施计划,明确该用地上建筑物的绿色建筑星级和相关指标要求,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审查。市国土局严格按照规划条件中绿色建筑相关要求制定土地招拍挂出让条件,加强土地出让监管。

  4、规范建设行为。建设单位在项目策划时应当明确绿色建筑星级以及绿色建筑相关指标要求,并在建设过程中贯彻落实。设计单位根据审查通过的绿色建筑策划方案进行设计,并在设计文件中编制绿色建筑专篇。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在图审过程中开展绿色建筑专项审查。施工单位应在施工现场将绿色建筑相关要求进行公示,编制绿色施工方案,并严格按照绿色建筑施工图施工。监理单位应编制绿色建筑监理方案,对绿色建筑施工全过程严格监督。

  5、加大政策激励。对取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建设项目,在工程评奖、新技术示范工程认定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工程竣工验收后全额退付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市直相关部门负责出台具体奖励办法,并积极研究其他激励措施。

  6、加强技术支撑。建立宜昌市绿色建筑技术促进中心。积极培育咨询、设计、施工、监理、物业管理等市场主体,推进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管理。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7、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引导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健康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行动:共走绿色发展之路

  标准:宜居节能环保俱全

  房间,光照自然,白天不用开灯;房间内温度、湿度适宜,四季如春;推开窗户,清新空气扑面而来。建筑内空调、电梯、灯具等电器高效节能,屋顶加装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措施,绝大部分建筑材料都是绿色的、可再生、可循环的;大楼里的水全部都循环利用,包括雨水也是100%收集、处理和再利用,大楼内外花草树木由收集后的雨水种养……

  市住建委主任张立新描绘了这样一幅绿色建筑的循环利用图景。“绿色建筑的前身是‘节能建筑’,宜居、节能、环保,一个也不能少。”张立新说,宜昌市新建建筑从2005年起开始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目前,宜昌节能建筑采用的主要技术有:围护结构保温技术,如加气混凝土自保温系统、可调百叶遮阳系统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包括太阳能光热系统、太阳能光电系统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等。

  根据国家和省相关政策要求,当前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必须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结合宜昌市的实际情况,从2015年起,新区建设范围内的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全市范围内(含各县市区)10万平方米及以上的房地产项目、城区的保障性住房也要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发展:打造绿色建筑需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推广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需因地制宜发展。”市规划局副局长黄文云说,规划部门在下达出让用地的规划条件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时,将根据用地功能和全市绿色建筑年度实施计划,明确该用地上建筑物的绿色建筑星级和相关指标要求。建设单位应根据规划条件里绿色建筑相关要求进行方案设计。规划部门在建筑方案审查时将按照《宜昌市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审查要点》对相关绿色建筑内容进行审查。

  黄文云表示,去年以来,市规划局组织编写了《宜昌市中心城区绿道系统规划》,这是发展绿色建筑打造生态城市的重要一环。绿道选线结合城市中重要的休闲、游憩空间布置,满足居民使用城市公共空间、观赏不同景致的要求,依托现有城市道路、山体、河道,通过调整道路断面、结合道路绿化等方式划分出绿道空间,同时不影响现行的交通系统运行。

  绿道因地制宜分为都市生活型、滨水休闲型、山林游憩型、城市生态型四种类型,中心城区规划绿道全长883.43公里,今年年内计划建成50公里,供市民接近绿色。

  奖励:发展绿色建筑将使多方受益

  市财政局副局长刘昌贵表示,自2011年宜昌获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以来,宜昌市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的补贴奖励均已到位。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市财政今后将大力支持绿色建筑发展。对取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后全额退付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同时将会同相关部门积极研究其他激励措施。“市民认准购买绿色建筑商住房将享受更舒适节能的环境。”市住建委副主任汤凯表示,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运营过程中,均有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应用。太阳能光热、光伏技术、地源热泵系统、节能灯具、雨水收集系统、中水回用系统、外遮阳系统等节能技术广泛应用,新型墙材、节能门窗、隔热材料等各种绿色建材需求巨大。新能源开发公司、合同能源服务公司、绿色建筑配套服务机构将不断涌现,相关行业的发展壮大将带来巨大社会经济效益。

  管理:绿色建筑应用将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市房管局工会主任陈军坦言,绿色建筑运营管理对物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房管部门将积极做好相关培训辅导。在物业管理方面,推进物业服务企业从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服务创新型转变,构建绿色物业服务体系和标准规范,帮助物业管理人员全面了解绿色建筑所使用的设备与技术。

  他表示将在保证物业管理服务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技术改造和行为引导构建绿色生态小区。重点在垃圾分类收集、非传统水源应用、噪声污染控制、建筑节能运行监测以及节能型社会行为倡导等方面实现绿色运营。

  

  相关关键词: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节能;绿色建筑资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施工;绿色建筑运营;可持续建筑;节能建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境保护;降低污染;绿色住宅;生态住宅;生态建筑;绿色施工;绿色设计;绿色运营;绿色建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