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科技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和国家科技创新相关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需求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创新“十三五”专项规划》实施,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效,有力推动了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科技水平持续提升。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实现国际并跑,超低能耗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技术及产品取得突破。工程建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型工程装备实现国产化,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工程设计、生产和施工领域得到推广应用。自主研发的水处理关键核心产品和设备打破国外长期垄断。
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和绿色技术持续创新,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和居住品质明显改善。装配式建造和绿色施工技术实现规模化推广,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成效显著,为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饮用水安全保障等提供了有力支撑。高分辨率遥感、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实现融合应用,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科技创新资源不断优化。建立部省联动的科研组织管理机制,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取得新进展。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及23个专业委员会,汇聚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国际科技合作稳步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成效明显,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深入推进。
“十三五”时期,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在原创性研发能力、创新团队建设、科技人才储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方面仍存在不足,还不适应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需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二)发展趋势。
“十四五”时期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亟需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
发展绿色低碳技术是落实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重要途径。加快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迫切需要加强科技攻关,研发和推广绿色环保、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安全韧性等技术,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城市治理方式创新,迫切需要推进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发展工业化、产业化技术是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加快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解决建造方式粗放、劳动生产率不高、建筑工人短缺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加快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大力发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和智慧运维,促进中国建造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原文链接:https://www.mohurd.gov.cn/gongkai/fdzdgknr/zfhcxjsbwj/202203/20220311_765107.html
附件下载:《“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
Copyright © 2012-2022 GB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绿色建筑产业联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7号甘家口大厦1410,邮编:100037,秘书处电话:010-68315846
京ICP备14042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9956号